English

从美国大选得出的若干结论

2000-11-22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每四年一次的传媒热点有那么固定的几个:奥运会、世界杯和美国总统大选。仔细想起来也比较奇怪,奥运会是全方位的体育盛会,每个人都能在里边自得其乐;世界杯据说是另类的战争,足球让男人疯狂是因为人们需要这种激烈竞争的发泄;美国总统大选呢,世界上每个国家从领导人到老百姓都会给予相当程度的关注,因为美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力在20世纪达到了鼎盛,大家即使不是出于兴趣,也会出于压力来看个究竟。

这三个传媒热点有些共同的特征:持续时间长,传媒曝光率高,在某个高潮时期成为焦点中的焦点。奥运会从申办到火炬接力到开幕,至少折腾两三年;世界杯有外围赛持续一年之久;美国总统竞选从候选人之争开始,到两党展开正面交锋,也不时会爆出点让人瞠目结舌的内幕。总而言之,三大活动可以让新闻界不至于陷入长久的萧条,至少维持和推动了世界传媒业的发展。

2000年美国大选相较于四年前克林顿连任风平浪静那次,可谓高潮迭起,悬念频生,到最后关头了,仍然无法分晓,可以算得上编、导、演俱佳的美国大片,从美国的选举制度上看,出现这样的结果是一种合理的逻辑过程。客观地来讲,正因为有了这次佛罗里达州选票统计事件,才让2000年美国大选更令世人关注,我们也可以从暴露出来的问题里边温习到不少古已有之的教条。

结论一:任何一个问题都是全局而非局部的。大家惊诧地发现,在科技最先进的美国有1/5的地方还在使用自1892年起就开始使用的机械杠杆式投票器,而华盛顿州两张总统选举邮递选票竟然寄到了丹麦,要知道,在260万华盛顿州选民中,有1/3是利用邮寄方式投票的。一场大选,牵涉到太多的部门,总是难免会有些失误,在选票统计悬殊很大的时候,这些小的疏忽不会显示出来,而今天,说不定某个邮局的工人就能把小布什或是戈尔入主白宫的机会给邮递走了。这就是说,普通人也有可能改变历史。

结论二:官僚制度无处不在。《亚特兰大日报》报道,在过去20年中,仅佐治亚州一地就有五千多名已经去世的人参加了投票。造成这一“死人选活人”现象的是“联邦机动车选民法规”,该法根据公民申请或更换驾驶证时的情况进行选民登记,致使有关部门很难及时将不合格的选民从名单上删除。这就像一个程序的BUG,知道的人就可以利用,而不知道的人也不会在乎,除非你正在使用程序的时候BUG发作让你吃了大亏。

结论三: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欧洲的媒体对这次大选的报道有些幸灾乐祸的嫌疑,比如《世界报》发表评论说,“这不是一部不值一文的警匪片,而是一次大崩溃”;而《每日镜报》更以“美国今天成了世人的笑柄”为标题,认为“选举结果先公布、后收回,这种方式真不愧为一个香蕉共和国的所为”,这种说法当然没有考虑到公布结果的其实只是他们的美国同行。更为荒唐的事情在于很多国家的领导人从电视上看到了消息后发去了贺电,德国、日本、俄罗斯反应都非常迅速而且热情,只有英国人很狡猾地使用了外交辞令:“若布什被证实获胜的话,我们向布什表示祝贺。”看来是英国人通过黛妃事件深知了媒体三昧。

结论四:未雨绸缪,防微杜渐。有人翻出了美国宪法,发现上面赫然记载了如果截止明年2月就职之日,新总统仍没有选出来,参议院多数党派中资历最深的参议员将做为过渡总统宣誓就职。于是按图索骥,发现这个可能的幸运者竟然是一位年已98岁的耄耋老人。宪法的制定者无疑是聪明的,但资历往往和年龄成正比,当年的立宪者们一定没有考虑到这个细节,美国可是一个崇尚年轻和活力的国家。

结论五:聪明反被聪明误。应该钉在耻辱柱上的媒体有最先报道小布什胜出消息的福克斯电视台,以及紧随其后的有线电视新闻网、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美国广播公司等大电视台。反过来,如果这次大选没有任何纰漏,那么,福克斯电视台将因为领先3分钟报道美国新总统当选而股价飚升。所以,这个结论也可以反过来说:时间就是生命,效率就是金钱。

还有很多的体会,很难一一道出,不过有一个对所有结论的结论,那就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或者说,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赵强)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